History

江户的中央“日本桥”

皇居的东侧,与东京站相邻的中央区街道。
以银座为首,作为日本第一的繁华街而闻名的这条街,1590年(1590年)德川家康进入江户的时候几乎都是长着芦苇的潮之滨。
首先在江户城和外壕内进行了整修,1603年(1603)随着江户幕府的开幕,江户的城镇分配开始了。挖开神田山(骏河台)的土,填埋了丰岛的洲崎,沿着从滨町附近到南新桥的隅田川一带形成了。日本桥、京桥等町人地似乎在1605年左右完工。
另外,据说建造大江户所需的庞大劳动力是日本全国各大名命令建造帮忙而提供的。

日本桥是在平川向东延伸成为现在的日本桥川的地方架设的桥,关于桥名的由来,在《御府内备注》中记载着“这座桥是江户的中央,各国的行程也由这里决定,所以有日本桥的名字”。1604年(1604年)五条街道的制形成时,幕府以日本桥为起点,想要使所有道路发达的理念成为了日本桥的名字。另一方面,京桥被架设也几乎是同一时期,这条路是东海道的出发点,也就是大江户的主要街道。京桥的栏杆上和日本桥、新桥一样装饰着宝珠,之后作为江户的玄关口发挥了作用。
那么,与五条街道的制一起诞生的是驿站、传马、助乡等。在成为全国交通要员的江户,从事传马角色(传马的供给)的,在大传马町、小传马町、南传马町佐久间善八、马込勘解由、小宫善右卫门等负责镇上的取缔和传马供给的分配。另外,马喰町成立了马市,提供传马用的马匹。

除此之外,中央区还居住着很多担任幕府御用的御用工匠和御用商人,其职业成为町名的地方很多。以金座、银座为首,制作刀鞘的鞘町、美国商人之町的本石町、甚至是本革屋町、铁炮町、钉町、绀屋町、桶町、吴服町、锅町等,都是该工匠的城镇。就这样町域相继扩大,元和3~4年(1617~18)元吉原地区,1624年(1624年)八丁堀的东方被填埋,宽永末年之前现在的中央区域大部分被建成了。

家康下到江户的时候,有跟随家康从摄津移居过来的渔民。他们被赋予了在江户近海的自由操作权,但也和当地渔民发生了纠纷。于是他们向幕府提出请求,填埋隅田川河口的三角洲,建造岛屿并移居。1644年(1644年),这是佃岛的开始。

江户名产“大火”的复兴

1657年(1657年)正月,本妙寺(文京区)发生的大火(明历大火=俗称振袖火灾)烧毁了江户市内的60%,造成了冬天的大惨案,死者10万7000多人,江户城的天守阁也被烧毁,现在的中央区域除了一部分以外几乎变成了废墟。

幕府立即着手大规模的复兴事业,在宽文年间(1661~72)之前,通过新的区划完成了江户的市区。
无论是作为防火地的广小路,还是大名宅邸除了御三家以外都转移到了城外,都是在这个时候。
中央区和八丁堀、灵岸岛一起武家地变多了,日本桥、京桥一带成为了町屋扩展开来。筑地也是由信徒佃渔民亲手建造的木挽町一带,西本愿寺迁移到这里,形成了今天的形式。

另一方面,从现在的人形町到富泽町形成的游郭元吉原以大火为契机转移到了浅草。所谓的大江户八百八町是今后的事情,中央区作为商业地突出发展起来也是今后的事情。

现在百货店的起源是江户

日本桥是日本屈指可数的Debert和老字号。
这个繁荣的根源是元禄年间前后建立的。首先,1662年(1662年)白木屋(今天的东急)在日本桥开了店,接着是延宝年间(1673~80),之后以“没有现银价”商法而闻名的三井越后屋(三越)在本町1丁目开店。
大丸的开业也在江户时代。
另一方面,大传马町的木棉批发店最初也只有4家,1686年(1686)在批发店下面的70家木棉经纪一起升格为批发店,之后作为新兴势力的商人发挥了很大的力量。
最近,被称为老字号、名店的店相继诞生了。


以前是运河和河岸的批发街

江户的人口在中期以后达到100万和110万,支撑这庞大人口的物质供给依赖于能够大量运输的海上和河川运输。
在面向大海的商业地中央区域,为此设置了好几条运河和河岸,其中日本桥川、京桥川、三十间堀、八丁堀的河岸是可以说是水运大动脉的要路。
连接日本桥川的入船护城河有盐河岸、米河岸、小舟河岸、堀留河岸,谷物、盐物、干物类的批发仓库呈现白壁排列在一起,沿着京桥川,如薪河岸、竹河岸等名所示,经营薪炭、竹木类的批发店鳞次栉比。

另外,海产品在从室町1丁目到小舟町沿着日本桥川一带立着鱼市,非常热闹。

像这样商业活动盛行起来的话,商人们之间就建立了组织。1694年(1694年),日本桥聚集了从大阪运来的各种行李的批发店,为保障海难等货物的共同损害而诞生了十组批发店。1813年(1813年),这一发展、变化成为一种独占团体的股票伙伴。另外,在鱼市场上,本町船组、本小田原组、本船町横店组、安针町组四组批发店被建成。

江户歌舞伎的发祥地

中央区也是江户町人文化的发祥地。江户歌舞伎起源于本区,成长起来,明治以后,本区成为了新剧的中心地。

江户歌舞伎始于1624年(1624年)中村座的猿若勘三郎在中桥南地(日本桥和京桥中间)举起橹。不久,市村座紧接着,不久森田座、山村座就被公认上演了。

明历以后,包括人形净琉璃等地在内,戏院只限于堺町、葺屋町、木挽町三个町,所以4座聚集在这里,这三个町和鱼河岸并列,是孕育了最江户人风气的地方。
以被称为“演员氏神”的市川团十郎为首,市川团藏、岩井半四郎、尾上菊五郎等超级巨星获得了巨大的人气,文化·文政时期出现了以《东海道四谷怪谈》而闻名的鹤屋南北(第四代),另外,长歌的杵屋六左卫门、歌舞伎伴奏方的田中传左卫门等也辈出了。
成为山村座被拆除的原因的绘岛·生岛事件(1714)表明,最近歌舞伎已经不仅是平民,所有阶层的人们都狂热起来。


文化人聚集的江户中心地

大江户的中心地·中央区域,是文化人多居住、活动的地方。

 早有三浦按针、河村瑞贤等为确立幕藩体制做出贡献的人们,到了中后期,治理了三代将军家光之痘疮的名医冈本玄治、兰学医、兰学家前野良泽、杉田玄白、桂川甫周、儒学者荻生徂徕、青木昆阳、国学平田的祖先贺茂真渊举、村田胤。

出版浮世绘的书店也很多,马喰町的西村寿堂用多色印刷出了东锦绘,又发现了歌麿的画才的是通油町的茑屋重三郎。

出生于小传马町旅笼屋的石川雅望是狂歌师宿屋饭盛,杉山杉风是本小田原町的御用鱼商人,本町2丁目的药种小间物店是式亭三马的店,同样是时尚本作家的山东京传是银座1丁目经营吸烟用品……。

身份和职业也是各种各样的人在这里创造了自由的文化。

从江户到“东京市”

到了明治时期,新政府在中央政治机构改革的同时,加快推进町政改革,1878年,随着郡区町村编成法的实施,东京府内设置了曲子町、日本桥、京桥、芝、麻布等15个区。
日本桥区、京桥区在这里成立,到现在作为中央区合并为止约70年间,2区的时代持续着。

 东京市于1889年从东京府独立出来,这是有名的无辜。
府知事兼市长,没有市政府大楼,也没有市政府的官员。
真正意义上的自治制度确立是在9年后的1898年,这时首次在曲子町区有乐町2丁目的东京府厅舍内开设了市政府。

关东大地震和东京大空袭

1923年9月1日发生的关东大地震给整个首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在中央区,日本桥地区也全部灭亡,京桥地区也烧毁了80%,造成了惨剧。
结果,日本桥的鱼河岸转移到筑地,复兴事业建成了昭和大道等新的道路。另外,震灾后,松坂屋、松屋、三越等百货商店一起进入银座。
咖啡店、酒吧等也更加热闹,产生了“银布拉”这个词,到了1930年以后,可以看到摩加、摩波以时尚的风格在街上阔步前行的样子。这个时候,舞厅和咖啡厅也很受欢迎。

 但是,这样的繁荣也随着战时色彩的浓厚而下火,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东京变成了大楼混凝土碎片重叠的瓦砾街道。

新生“中央区”的诞生与发展

银座、日本桥的复兴迅速推进,1947年,东京实行23区制,此时,京桥区和日本桥区的地域合起来诞生了现在的中央区。

新生中央区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而复兴是在1951年签订了和约。
进入30年代后,大厦热潮到来,东京奥运会前后,河川被填埋,头上是高速公路,脚下是地铁行驶的新城市景观诞生了。

图片提供:中央区宣传课(1982年(1982年)5月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