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相关

谷崎润一郎

1886-1965
出生于东京的牡蛎壳町。在东大国文科就读期间,在第二次“新思潮”上发表了“刺青”。此后的著述生活有半个多世纪。主要著作有《卍》、《春琴抄》、《细雪》、《钥匙》等,随笔中有《源氏物语》现代语译等。

【出生于下町,在下町长大】
“那之后,我自己被一个确实觉得可疑的男子搭讪过了两次。第二次是水天宫缘日之日,果然是白天,从学夜回来靠近牡蛎壳町的本家,从那里来到人形町,把绘双纸屋的清水屋的拐角向三原堂的方向来了一两丁的时候。在一侧铺满了小摊,狭窄的道路孤零零的拥挤的时候,突然有人来到我的旁边,把嘴靠近耳边,喊着“少爷”,用其他人听不到的小猫抚的声音说。
  这是文豪谷崎润一郎69岁时的作品《幼年时代》中的一节。
  

说到润一郎,因为《细雪》、《春琴抄》等以关西为舞台的作品很多,所以容易联想到在关西长大,正如这部作品所描绘的那样,他是一个美丽的东京人,也是一个商家鳞次栉比的牡蛎壳町出生的平民。  东京市日本桥区蛎壳町2丁目14番地,这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町名在那之后变更,现在的中央区日本桥人形町1丁目7番10号就在那里。

【从灵岸岛的幼儿园到阪本小学】

润一郎的父亲是仓五郎,母亲是关,他出生的时候,父母寄居在祖父久右卫门经营的“谷崎活版所”。


祖父是一个擅长商业的人,从事着大米的经纪店、洋酒店等事业,润郎在这里作为大店的少爷被培育出来。
 在幼儿园很少见的时候,他也去了灵岸岛的幼儿园。
另外,小学就读于坂本町的阪本小学。成绩优秀,2年升级的时候,作为优等生被选为总代。
作为当时的娱乐场所,特别喜欢水天宫的院内。


然而,自从上小学以来,家运就开始倾斜了。润一郎4岁的时候父亲开始的大米经纪店的生意变得不顺利了。一家搬到了南茅场町的小房子,父亲决定在兜町的证券交易所作为工薪阶层工作。

【以关东大地震为契机离开东京】

之后家里也一味地穷困,父亲无法让润一郎进中学,因此打算出去当佣工。但是,在伯父的帮助和班主任的热心劝告的帮助下,他升入了东京府立第一中学,现在的日比谷高中。
之后,经过一高,进入了东京帝国大学。另外,在这期间的5年间,在位于京桥区妥女町33号的西洋料理店精养轩的主人北村家,作为书生兼家庭教师居住过。
润郎离开东京,搬到京都是在关东大地震后。
他于1965年在汤河原的家中去世。

芥川龙之介

1892-1927

小说家。出生于京桥区入船町。因为母亲发狂而成为伯父的养子,从东大出来后成为夏目漱石的门下,发行了《新思潮》。留下了《鼻子》、《罗生门》、《杜子春》、《蜘蛛丝》等多部著作。

【出生地为中央区明石町10号】
“我是从出生到20岁左右都在本所居住的人。”龙之介在《本所两国》这一小品上写道,实际上,出生的是筑地入船町,现在的明石町。正确地说,中央区明石町10号,当时东京市京桥区入船町8丁目1号是他的出生地。1892年(1892)3月1日,因为出生于辰年辰月辰刻,所以被命名为龙之介。

他出生时,父亲新原敏三经营着牛奶销售公司“耕牧舍”。“耕牧舍”原本是由实业家涩泽荣一兴办的。当时,担心日本畜牧业不振的他,1879年从神奈川县到箱根仙石原接受土地的支付后,开办了牧场耕牧舍,开始卖牛奶。在那里工作的是龙之介的父亲。
获得涩泽信赖的敏三,在扩大销路时,成为了东京方面的销售管理负责人,在筑地入船町设立了总店。这就是龙之介的出生地。

【父亲的成功、母亲的发病】

筑地入船町当时是外国人居留地,在1899年废止之前,日本人是不允许居住的。但是,龙之介的父亲因为和外国人做生意,所以被认为是例外。 耕牧舍的事业顺利发展,龙之介出生的时候,敏三成为了业界的长老。龙之介在小品《点鬼帐》上写下了作为实业家而成名的父亲,是“小成功者之一”。
 
可是有一天,母亲突然发病了。这是龙之介出生还不到7个月的时候。这是10月25日的事。在《点鬼帐》上,用“我的母亲是疯人”这样的开头记述了母亲的事情。

【出生后七力月去本所的伯父家】

由于母亲突然发病,龙之介出生7个月后被母亲老家芥川家带走。地点在本所区小泉町15号,现在墨田区两国3丁目22番11号。 芥川家是世世代代作为数寄屋和尚侍奉殿中的家族。在芥川家,母亲的哥哥夫妇和母亲的姐姐擦拭把他养大了。
特别是蜂斗菜一生都是单身,代替母亲照顾了龙之介。“如果没有伯母的话,就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做我。”他一边怜悯着蜂斗菜一边说。 幼儿园就读于回向院旁边的江东寻常小学附属幼儿园,小学进入了现在两国小学的前身江东寻常小学。 正式成为芥川家的养子是在他12岁时。
36岁的年轻龙之介于1927年7月24日早晨,在东京田端的家里自杀了安眠药。 

石川啄木

1886-1912

明治时期的诗人、歌人。生长于岩手・涩民村的宝德寺。之后单身上京,在银座的朝日新闻社担任校对员。在27岁逝世之前,经历了贫困和病痛

【应该记住的日子】

啄木似乎对这份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年前,他把妻子留在函馆,为了停在小说里而单身上京。话虽如此,但在难以顺利进行的感受到挫折感的同时,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对于当时企图东山再起的啄木来说,就职无疑是一种鼓励。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2月24日星期三记得吧,日夜七点左右,朝日的佐藤真一先生给我写信,他悄悄地打开了25日元外夜班一夜一日元,30日元以上就能进入东朝的校对员了,我很高兴地回答了,他答应了。这样就为东京生活打下了基础!昏暗十个月后,今晚的啤酒已经吃光了。”
似乎感受到了喜悦。

【仅仅两年,病倒了】

他作为校对员加入的当时的朝日新闻社,职员也很少,编辑部12名,政治经济部13名,社会部18名。加上其他非常勤的小说负责人,聚集在编辑局的人数也不足60人。在编辑部12名中,校对人员有6名。其中一人是啄木。
啄木留下了几首吟咏职场风景的和歌。

“京桥泷山町的报社灯和黎明时的气息吧”这是收录在进入公司第二年出版的歌集《一握之砂》中的作品,现在也刻在银座6丁目曾经建在东京朝日新闻社所在地的他的歌碑上。另外还有这样的歌。

“春之雪银座后面三楼的砖造突然降临”啄木,除了校对人员之外,还被任命为“朝日歌坛”的选人,负责任的工作。前途有希望。但是,一年后因肺结核而倒下,明45年终于成为了回不去的人。 
他们也留下了诗歌集《一握之砂》、《悲伤玩具》等创作。

前岛密

1835-1919

出生于越后高田藩士的家,在江户学习医学、英语、航海术等,出仕明治政府。第一任邮政部长官。在欧美视察之后,废除了飞跃脚制度,以邮票、邮局、邮筒的设置等提案为首,在日本桥地区建立了近代邮政制度。

【近代邮政制度的曙】

我国的近代邮政制度诞生于日本桥。
明治初期,位于日本桥的现在邮政省的前身站递司和现在东京中央邮局的前身四日市邮政政府设立。
 为引进近代邮政制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前岛密。
密是明治新政府的第一任邮政省长官。当时,他是站长。

【一封信二十两令人惊讶】

现代邮政制度和以前的制度在各个方面都有天地差。在密导入这个制度之前,信件的送达依赖于飞脚。飞脚带着信,从驿站穿过驿站搬运。因此,飞脚的工资相当高。
 当密成为长官的时候,首先感到惊讶的是这件事。
有一天,在长官室看文件的时候,一张计算书出来了。那是关于在东京、大阪之间传达的文件,向飞脚支付的书。密看着那个,眼睛瞪圆了。因为金额太贵了。一次航班竟然有20到30辆,价格真是太大了。

【在欧美考察中学习】

这时,他被命令视察欧美的邮政制度。
 当时的明治新政府为了挽回因锁国而造成的延迟,燃起了引进新系统的热情。不断地引进欧美的新制度,为了尽早赶上欧美而努力着。为此,政府派遣了很多视察员到欧美。
密也是其中一人。
 在欧美,看到的一切都令人惊讶。比如说,只要贴一张邮票,就能收到对方的信,对他来说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惊讶。

【从飞脚时代到邮票时代】

从欧美视察回来的他,立刻把那个制度引入了我国。
邮票、邮局、邮筒等,现在并没有什么珍奇的东西,但是对当时来说什么都是划时代的东西。
 然后,使用这些东西第一次在东京和大阪之间进行了邮政业务。这是1871年3月1日的事。确实,这一天,时代从飞脚时代到邮政邮票时代,有了很大的飞跃。
顺便说一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邮票引入邮票的国家。


现左,日本桥邮局西北入罗的墙壁上,镶嵌着刻有“邮政发祥地”的黑大理石说明板。另外,西南的里罗还设有密青铜半身像。这座胸像是为了纪念邮政事业开始90周年,1962年由日本桥会、前岛会、日本桥邮局合作会等人建造的。